香港太空館國際天文學聯會100周年講座系列


鳴謝:NASA

近年來,天文學家利用先進科技在太陽系以外發現了數以千計的行星,並稱它們為系外行星。現在我們相信,宇宙中的所有恆星都可能有行星圍繞它們運行,其中一些甚至可能具有類似於地球的物理特徵。這意味著這些系外世界存在某種生命的可能性非常高。為此,人類開始視自己為宇宙公民,並思考怎樣和更大的宇宙社區鄰居和諧共存。是次講座介紹天文學家如何尋找和探索這些奇幻的系外世界,並介紹香港人可如何參與提名一顆由國際天文學聯會授與香港的一個系外行星世界的命名權。

講者:梁淦章先生(國際天文聯會香港天文推廣聯絡員)
日期:2019年8月12日(星期一)
時間:晚上7時至8時30分


鳴謝:Babak Tafreshi/IAU

講者在2014年至2019年間擔任國際天文學聯會 (IAU) 的天文普及辦公室的負責人,統籌全球的天文普及工作。IAU是一個龐大的組織,由超過10萬名專業天文學家組成。講者會介紹IAU 的架構及百年的大事,並分享一些在IAU 大家庭工作的點滴及䡍事,讓聽眾更了解IAU的運作及未來發展方向。

講者:張師良先生(前國際天文學聯會國際普及統籌)
日期:2019年9月29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鳴謝: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天文學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悠久。藉着國際天文學聯會一百周年紀念,本講座會回望近代天文科學在中國的急速發展,包括在地面上及太空中的不同觀測望遠鏡,對了解宇宙眾多謎題作出的貢獻。最後亦會介紹一些正在籌建的計劃,希望能提 起大眾對這美麗及古老科學的興趣。

講者:潘振聲博士(香港大學物理學系首席講師)
日期: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鳴謝:DSS/NASA/CXC/NCSU/M.Burkey et al

在恆星演化的標準理論中,恆星死亡並變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許多恆星在最後的死亡之前經歷了壯觀的爆炸並成為超新星。然而,超新星的爆炸機制仍有很多未解之謎。在未來十年,因為有很多新的觀測工具,包括重力波及中微子望遠鏡等,超新星研究將有很大突破。講者將簡要介紹超新星的物理,以及在香港中文大學的相關研究工作。我們在等待下一顆震動星系的超新星!

講者:朱明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教授)
日期:2019年11月16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鳴謝:事件視界望遠鏡

黑洞是宇宙最神秘的星體,顧名思義,黑洞漆黑一片,目不可見。黑洞因為擁有強大引力,即使光也不能逃脫。最近天文學家發表史上首張黑洞照片,那他們是怎樣辦到的?天文學家相信宇宙中存在著兩種黑洞,一種是由恆星塌縮而成;另一種是隱藏於星系中心的超級大質量黑洞。近來天文學家懷疑在上述兩種黑洞之間,也許還有一種中型黑洞,這在天文界引起𣎴少熱烈討論。講者將會介紹天文學家怎樣利用不同的觀測方法去尋找和研究黑洞。

講者:江國興教授(國立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特聘教授)
日期:2019年12月8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地點:香港太空館演講廳